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

民明書房: 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的原意是 "形容毫無前景的情境".

這個用法出自於戰國時代諸子錄.
蘇秦張儀等縱橫家在七國間遊說彼此的理念.
其中蘇秦的主張是合縱, 主張形成對抗秦的聯盟.
張儀的主張是連橫, 希望湊成其他六國歸順秦的局面.

有一次蘇秦到魏國去晉見當時的魏王時, 旁邊的臣子這麼問.
"天下皆以連橫為勢, 先生以為何?(連橫已經是天下公認的局勢了, 你怎麼想?)"
蘇秦笑而不答, 拿起旁邊的樽, 倒了過來, 裡面的酒都流了出來.

"樽, 酒器也, 覆則無以為用. 士覆為干, 然口覆仍存. 未來覆則本末倒置也."

(樽是一種酒器, 要是不按照自己的身分, 倒過來就失去功用.)
(就像士人若是不按照自己身分盡責, 倒過來變會帶來干戈動亂.)
(像我這樣的辯者就算沒有好好的善盡責任, 說穿了也還是一張嘴四處混飯吃.)
(但是如果你們有大好的未來卻刻意不按照天理去行...)
(即使本來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也像是只有首尾這種露出極限的框架自我約束.)

在這對答裡蘇秦巧妙地運用未和末的差異和位置以及來本兩字相通的方式,
配合著演出行動劇說服了魏王, 也因此讓他下定決心對抗秦國.

選自 成語典 ~ 民明書房

沒有留言: